logo

观点

证监会加码IPO现场检查年内77家撤单

资本市场入口严监管对企业IPO(首次公开募股)的影响正在显现。

“撤单”“督导”“不过会”,这是近期监管“两强两严”指引下,企业IPO的真实写照。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28日,今年有77家企业主动撤销上市申请终止审核,远超过去三年同期撤单企业数量。

今年以来,无论是政策制定还是公开表态,监管都在透露出一个信号,即严把上市准入关,申报即担责,增加现场检查比例,并且对于那些一查就撤的企业重点关注,发现问题也要追责,过去的“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

“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质量的严格要求,将提升整个市场的上市公司质量水平,保护投资者的利益。IPO市场追求的不仅是数量,更是质量,严监管长期有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谈及近期IPO撤单潮以及“零上会”现象,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

“从入口方面,现在‘申报即担责’很厉害,很多公司撤材料,可见过去有些没有达到标准的上市公司也上市了。从现在开始,让真正有成长性的企业、符合上市标准的高科技企业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主体。”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上,谈及投资者保护话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如是说。

上一家撤三家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今年成功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共2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五成。与此同时,终止审核数量亦达到高峰,企业扎堆撤单。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IPO终止公司数量达80家,其中77家主动撤单,一家终止注册,一家审核未通过,一家终止审查。具体来看,沪深主板、创业板、北交所均有超20家企业终止IPO。

从行业分布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撤回数最多,为14家;专用设备制造业紧随其后,撤回10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撤回9家;医药制造和软件以及信息技术服务业各撤回6家。

26家成功上市,77家主动撤单,这意味着,每上新一家公司,就有三家公司撤单。

为何企业扎堆撤单?田利辉告诉记者,这一现象反映了严监管的成效。当前监管层严格把控上市准入标准,对于带兵闯关予以严惩。粉饰成绩、包装上市不仅难以成功,而且可能会被追责。故而,未达标企业及时撤单是理性的行为。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投资者对于上市公司质量的关注度提高,以及IPO市场的整体趋势等因素,也可能对企业撤单产生一定影响。

关于撤单潮,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这是市场对监管政策调整的一种自然反应。今年以来,我国监管部门对IPO的审核力度加大,尤其强调严把上市准入关,增加现场检查比例,这让一些不符合标准的企业主动撤回申请。这种现象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趋势,即从原来的“宽进宽出”转向“严进严出”,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记者注意到,沪深北交易所连续6周没有项目上会,出现“零上会”现象。对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零上会”现象是暂时性的,是在证监会严监管新要求之后所作出的适应性调整。新审核项目前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筛选标准,研究完善新的政策规定,同时也需要对现提交上市申请项目进行统筹与评估。结合过去工作实践,以及加强全链条把关、提高现场检查比例等新要求,需合理把控上市节奏,保障上市公司“量”“质”均衡。因此,这种过渡性调整是必须的、必要的,是交易所严格落实监督审核主体责任的表现,也是上市发行机制走向成熟的必然阶段。

整治“一查就撤”

现场检查是发行上市书面审核的延伸和补充,记者注意到,近一段时间,证监会对2021年出台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进行了全面评估,完成了修订工作。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修改就是明确了对在实施现场检查过程中撤回了上市申请的企业一查到底,撤回了上市申请,仍然要开展检查,该追责、该处罚的仍然要追责处罚,从根本上整治曾经出现的企业“一查就撤”现象。此次新规还进一步完善了现场检查程序,增加了不提前告知直接开展检查的机制,并且特别强调处理标准要统一。

证监会表示,将大幅提高现场检查比例,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三分之一。Wind数据显示,目前IPO排队在审企业合计超600家,意味着超200家企业将迎来IPO飞行检查(不提前告知直接开展检查的机制)。

据一云投资统计,截至3月8日,2021年开启首发企业现场检查以来,99家企业被抽中,有57家企业终止,15家成功上市,终止率达57.6%,上市成功率15.2%,现场检查威慑力可见一斑。

在严监管方面,证监会在制度规则上已经明确了对于“一查就撤”现象要追究到底、责任到人。今年2月9日,证监会公布了对思尔芯的行政处罚。该案系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主动撤回申请后,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

在田轩看来,“一查到底”、不提前告知、对检查问题依法依规处理等规定,是加强上市信息披露、提升中介机构执行水平的助推剂,也是严格上市准入的稳定器。通过现场检查核实中介机构在上市辅导过程中是否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督促中介机构落实市场“看门人”职责,提升业务能力和执业道德水平,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及时发现和警示盈利水平低、创新能力差、治理机制不健全等的问题企业,严防虚假披露、“带病闯关”、欺诈发行等行为。

“通过现场检查,可对企业经营状况、内部治理情况、未来发展前景等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及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并进一步明确上市标准,发挥示范效应,促进拟申报上市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治理机制。尤其是在加强业务合规性管理、优化内控机制、强化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将推动我国企业内部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田轩进一步分析。

申报即担责

严监管下,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保荐机构把关职责愈发重要。

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司司长申兵在政策解读会上答记者问时提到:“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特别关注撤否率比较高和业绩变脸等市场比较关注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申报即担责,督促保荐机构切实强化内控,履行好核查把关职责。”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监管层就IPO发行保荐业务对券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出30余张罚单。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忠言指出,在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背景下,强化各方责任落实至关重要,申报即担责成为目前监管重点关注的一大方向。对于保荐券商而言,则必须要扎实做好尽调工作,把好项目“遴选关”责任,这也是券商的立身之本。

1月29日,上交所官网公布了一份处罚结果,称现场督导发现,海通证券存在首发保荐业务履职尽责明显不到位,投行质控内核部门未识别项目重大风险,以及对尽职调查把关不审慎等缺陷。对此,上交所决定,对海通证券予以监管谈话,IPO项目保荐代表人晏璎、谢丹被通报批评,对时任保荐业务负责人姜诚君、时任内核负责人张卫东、时任质控负责人许灿予以监管警示。

1月16日,上交所发布消息称,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市申请项目的保荐人国投证券,存在未及时报告并督促披露影响企业经营的重大事项、尽职调查程序执行不到位、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等保荐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形。为此,国投证券受到监管警示。